我国大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的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异常
孙保存等[]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P5,bcI-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原位观察2例大肠绒毛状腺瘤和例大肠乳头状腺癌中的凋亡细胞和P5,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以5例非肿瘤大肠粘膜做为对照,发现腺瘤和腺癌中的凋亡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非肿瘤粘膜(P<0.0);P5和bcl-2蛋白的表达串和表达强度,腺癌和腺溜高于非肿瘤粘膜(P<0.0),腺癌的表达强度高于腺瘤(P<0.05)。表明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大肠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人c-2蛋白在腺瘤和腺癌中均可抑制细胞凋亡,而突变型P5蛋白可能仅在腺癌中起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薛佩莲等,2探讨了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促进基因bax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化疗疗效的关系。他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例手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统计术后化疗者与末化疗者的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化疗者例,bcl—2阳性者复发率(4.%)明显高于bcl。阴性者(20.0%)(P<0.05)bcl-2阳性者5年生存率(9.2%)明显低于bcl。2阴性者(0.0%) (P<0.05),而bax阳性者5年生存率(92.9%)明显高于bax阴性者(52.9%)(P<0.05)。未化疗组2例,bcl-2,bax阳性与阴性者的复发率,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检测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表达有助于预测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
2 Ⅳ型胶愿酶与大肠瘤
张志刚等[]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对例大肠癌组织的w型胶原酶表达及基底膜的改变作对照研究。发现大肠癌组织中Iv型胶原酶的阳性率为.72%。与对照组癌周正常肠粘膜阳性率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同时,双染色显示W型胶原酶的分布与P”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4,P<0.0)。他们认为,IV型胶原酶的分泌对肠癌基底膜破坏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生长特性的辅助指标。
细胞遗传学
王宝梅等[4]对2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癌组织及4例大肠癌细胞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多为异倍体,染色体数月以亚二倍体居多,常见号染色体增多及7,号染色体丢失;结构畸变常累及号染色体,以q2,p区的裂隙、断裂、末端丢失最为常见。对比大肠癌细胞染色体高度非随机断裂点与脆性位点和目前所确认的癌基因位点,发现三者同位毗邻的位点为q2。结果表明:q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对大肠癌高危人数的筛查和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上一篇:梅毒的直肠镜下手术治疗
- 下一篇:腹腔镜下的前列腺脓肿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