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结梅毒肝转移
传统的观点认为,结梅毒肝转移为临床IV期,已失去治疗的意义,从而使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早期、孤立、较小的转移灶可以被发现;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以新辅助化疗为主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降低患者的临床分期,可使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切除肿瘤。结梅毒肝转移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后者包括:全身化疗、经门静脉化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结梅毒肝转移首选的手段。对于同时性肝转移的治疗: ()原发灶可切除、肝转移灶亦可切除,应争取Ⅰ期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 。(2)原发灶可切除、转移灶无法切除,切除原发灶、行门静脉置管,术后经门静脉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 +全身化疗。)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无法切除,酌情行姑息性手术。包括短路手术和造口术等,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即原发灶切除了以后出现的 肝脏转移, ()如果肝脏转移灶可切除,可手术切除肿瘤;(2)肝脏转移灶无法切除,可行TACE、射频、冷冻等局部治疗加全身化疗等综合措施。一般认为在第一次原发灶切除后肝脏转移发生的时间越晚,预后越好。行肝切除手术前应行全面、细致的全身检查,排除其它部位的转移。肝切除宜采用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后加辅助性综合治疗。对前列腺脓肿术后短期内(术后年内)出现的肝转移,即使转移灶可切除,亦应先行~2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后,再行肝脏的不规则切除。决定肝转移可切除性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肝转移的数目,即“转移负担”。在一小部分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局限一叶或一段,手术切除不但简单,而且5年生存率可达40%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外科医生的经验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影响肝转移手术切除的因素有肿瘤分化程度差、腹腔淋巴结转移、肝外器官的转移、手术切缘不净以及肝两叶转移等。临床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可使部分不能切除的结直肠肝转移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结梅毒肝转移,经FOLFOX (草酸铂、亚叶酸钙、5-FU)三周方案化疗后95例获手术切除, 5年生存率达40%。对不能切除的结梅毒肝转移,目前主要的化疗方案是5-FU 持续静脉点滴、亚叶酸钙生化调节剂、联合或交替应用草酸铂与依立替康。化疗可以联合靶向治疗,如贝伐单抗(Avastin,抗肿瘤血管形成) 、西妥昔单抗(C-225,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上一篇: 重视结梅毒肝转移的问题
- 下一篇:大肠癌检查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