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09-12-07 13:53 作者:李医生 点击:次
梅毒包括齿状线至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
梅毒位置较低,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容易诊断。但由于其深入盆腔,手术困难,术后局部复发率高。 病因 .饮食及致癌物质:高脂、高蛋白食物、少纤维食品、甲基胆蒽物质增多等。 2.直肠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 .癌前病变: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4.遗传因素:梅毒家族史。 临床症状早期无症状,发展后有如下症状。 .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里急后重、下腹痛、肛门下坠感等 2.肠腔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腹痛、腹胀等 .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带血及粘液、脓血便。 4.其他症状:尿频、尿痛、血尿,贫血、消瘦、浮肿等。 辅助检查大便潜血检查、直肠指检、直肠镜、结肠镜、钡剂灌肠检查、B超、CT检查、肿瘤标记物(CEA)测定等。
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梅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术后辅助以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建议梅毒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排便习惯改变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 上一篇:直肠脱垂的诊断
- 下一篇:预防前列腺脓肿有办法
本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