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胆结石误诊
胆结石(指胆囊和胆管结石)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某种特殊情况时,由于临床医生对这些情况不熟悉或认识不足,常给诊断造成困难,甚至发生误诊或漏诊。有鉴于此,根据笔者的临床实践,谈谈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判断某些特殊检查结果
.关于B超检查此项检查对胆结石的发现率虽可高达90%以上,但并非00%,换言之,即少数病例仍有漏诊或假阴性。原因是:( )结石较小或泥沙样结石,光团及声影不明显;(2)由于结石对胆囊壁的刺激可引起炎症,致使胆囊壁的回声亦较强,如当声束的投射角度恰处于炎症较重的胆囊壁之后时,结石回声与胆囊壁回声发生重叠,可被误认为是胆囊壁而漏诊;()胆囊隐蔽或位置异常,不易探到;(4)胆囊萎缩或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内胆汁与结石的明显差别消失,致胆囊轮廓模糊不清,结石不易辨认;(5)肥胖者的胆囊常显示不清;()仪器灵敏度过高,特别是远场增益太大时,胆囊附近组织的回声增强后,容易干扰结石回声;(7)操作者经验不足。故如B超检查结石阴性,应充分考虑是否为上述某种原因所致,只有在排除这些原因之后,才能对结石作出否定的诊断。
2.关于胆囊胆管联合造影通常认为,本检查对胆结石发现率较高,但有的患者虽确有胆结石,而检查结果却是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这是因为:()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或高度阻塞性黄疸时,肝脏不能排泄造影剂到胆囊胆管;(2)过度的肥胖造成的,造影剂如用量不足,则胆囊胆管显影较淡,结石不易看清;()在患幽门梗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时,如用口服造影剂,则造影剂不能被很好吸收,显影常不佳;(4)妊娠后期或哺乳期,造影剂易进入乳腺内,胆囊胆管内的造影剂可减少;(5)胆囊胆管因某种生理或病理原因,排空太快或充盈太慢,当摄像时造影剂已排空或尚未进入胆囊胆管;()奥狄括约肌松弛,致胆管内压力降低,胆汁及造影剂直接自胆管流入肠道,而不进入胆囊,胆管内造影剂所存无几;(7)长期素食者,胆汁蓄积在胆囊内不排出,新胆汁及造影剂不能进入胆囊;( )患慢性前列腺增生肥大时,因胆囊壁增厚可影响显影的清晰度。 鉴于以上情况,如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时,倘未能排除系上述原因所致,不要轻易放弃胆结石诊断的可能。
.关于CT扫描检查本检查法胆结石发现率不如胆囊胆管联合造影和B超检查高,因胆囊胆管是中空器官,内含空气,可影响其检查效果。故不能根据CT扫描结果阴性,便否定结石的存在。
以上的三种特殊检查,(也是目前对胆结石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局限性比较大,不能过分依赖。只有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生,凭借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才能做出较正确的判断。这也是胆结石容易误诊的原因。
警惕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
本病有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这是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的另一原因。这些病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无发作诱因通常情况下,胆绞痛发作由于吃了某些油腻的食物,但是有时并没有刺激也会发作,常常被认为是蛔虫病。
2.无症状和体征此种类型(又称静止型)的患者,主要是在健康体检时,作常规B超检查才被发现,平时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此种患者极易漏诊。
.无右上腹疼痛症状胆石症右上腹绞痛是首发或主要症状,有的人并无疼痛的明显特征,这种病人以中老年人较多,可能跟身体机能的衰退有关。
4.黄疸呈进行性加重胆结石发作时引起的黄疸,一般规律是时轻时重,呈波动性。但有些本病患者的黄疸呈进行性加重,无缓解和波动现象,很易误诊是胆管系统肿瘤,这主要是结石阻塞了胆管并且嵌顿较紧所致。
针对上述并不典型的病理,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必须充分认识,并提高警惕,临诊时如能想到本病也可能有这些不典型表现,医患配合并进一步深入检查,就可大大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 上一篇:胆石症,注意养生和标本兼治很重要
- 下一篇:胆结石会遗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