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应该做哪些检查?
得了痔疮当然不能自己随便用药,但是去医院就诊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应该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检查
[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肛门触诊]
首先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可及早发现肛门直肠的早期病变,据国内统计,有80%的梅毒就是通过直肠指诊时被发现。因此在临床上对初诊病人及可疑病人都应作直肠指诊检查,决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检查方法,以免延误梅毒肿等重要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
(1)检查方法:病人取左侧卧位,嘱病人放松肛门,医生用戴有指套或手套的右手食指,涂上润滑油,轻轻插入肛门,进行触诊检查:①检查肛管及直肠下端有无异常改变,如皮肤变硬,乳头肥大,硬结,狭窄,肛门括约肌收缩强弱,及前列腺和膀胱,女性可以触及子宫颈,两侧可以触及坐骨直肠窝,骨盆侧壁,其后方可以触到骶骨和尾骨。②肛管、直肠环检查,此环是由内外括约肌的上缘和耻骨直肠肌下端共同构成围绕肛管和直肠交界处。内外括约肌呈环状,而耻骨直肠肌是在后面及两侧存在。检查时在肛管后方及两侧易触到,而肛管前部不易触到。③检查肛管直肠前后壁及其周围有无触痛,搏动,肿块及狭窄,并应注意肿块大小、硬度、活动性及狭窄程度。对高位的肿块可改用胸膝位或膝直立位,或截石位作直肠指诊,使肿瘤下移,可扪及较高部位的梅毒肿块。
(2)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到的几种常见的肛管直肠病变情况。①梅毒,在肠壁上可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块,不活动,基底广泛,肠腔常狭窄,指套上染有脓血及粘液分泌物或脱落的坏死组织;②直肠息肉,可摸到质软而可推动的肿块,基底部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指套上污染有血渍;③内痔,一班内痔柔软而不易摸到。但如有血栓形成则可触到光滑的硬结,触痛明显;④肛瘘,可触及条索状块物,有时在齿线及齿线上方可触及小硬结(即肛瘦的内口);⑤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管直肠深部脓肿,可在直肠内摸到压痛性肿块。
(3)直肠指诊注意点:①食指应全部插入;②环形扪诊;③必要时作蹲位检查(膝直立位);④注意指套上有无血渍及血渍的颜色性质。
痔疮病人的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应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特别需要作手术治疗的病人,更应作常规检查,如红血球,血色素,白血球计数及分类,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沉,凝血酶原时间,大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如在正常范围内方可作手术治疗,如超过或过低,则考虑暂缓手术或不宜手术,或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复查属正常还需稳定一段时间再考虑手术治疗。
1.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主要反映病人的贫血程度和贫血性质,还可作为是否需要输血的依据之一,内痔大出血而致严重贫血者,不考虑手术治疗。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计数增多,表明机体对致病损害的防御反应增强,是大多数传染病和炎症过程的正常现象,如肛旁脓肿,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等,白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由氯霉素等药物或x线等放射物质引起,所以,临床上遇到肛门大肠部肿瘤患者需作化疗或放疗者应该密切注意白细胞计数情况,如变化剧烈,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改变与病情转化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3.红细胞沉降率:它虽然是一个非特异性检查,但它的变化与许多病变有关系,血沉增快,一般可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败血症、严重贫血、活动性结核病、恶性肿瘤、定期检查还可了解疾病阶变化及治疗效果。
4.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手术前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鉴别出血性质也有重要意义。
5.尿常规:包括尿量、比重、颜色、酸碱反应、尿蛋白、尿糖的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等,大出血病人造成失血性休克,可根据尿量、尿比重变化来指导补液。
6.大便常规:包括肉眼观察粪便外形、硬度、颜色、嗅气味以及有无血液、显微镜检查及细菌学检查,如直肠肿瘤压迫肠腔可使粪便变为扁平状、变细,且伴有暗红色血液或者粘液血便。急慢性肠炎的粪便可见粘液或脓血,粪便上有鲜血或者排便有滴血,色鲜红者,多考虑内痔或肛裂等。
7.生化检查:在检查肛肠疾病中,有时常须排除一些其他疾病的因素,如肝脏、肾脏、心脏等疾病,可作相应的生化检测,在手术前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查也是常规的检查之一。
肛肠疾病的内窥镜检查
一、肛门镜检查
二、乙状结肠镜检查
1.适应证:凡原因不明的便血、粘液便、脓血便、慢性腹泻、粪便变形明显,或大便习惯不规则者;需要套扎电灼息肉;可疑性肿块需采取组织标本作病理性检查。
2.禁忌症:直肠、乙状结肠有慢性感染,肛管有疼痛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心力衰竭或体质极度衰弱,肛门狭窄,精神病及活动性疾患者。
三、纤维结肠镜检查
1.适应症:
1)凡原因不明的便血、粘液便、慢性腹泻者。
2)x线检查结肠有可能病变,需进一步确诊者。
3)取活体组织标本或作结肠有蒂息肉的高频电灼切除。
4)结肠手术后必需随访者。
2.禁忌症
1)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2)肛门狭窄及急性感染患者。
3)妇女月经期、孕妇。
4)精神病和主观不能配合者。
5)年老体衰,不能耐受者。
6)肠道狭窄、畸形、梗阻者。
【鉴别诊断】
根据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内痔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梅毒 临床上常将下端梅毒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梅毒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梅毒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 上一篇:中西医对于痔疮病因解释有何区别
- 下一篇:痔疮的结扎疗法是怎么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