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0-01-14 10:17 作者:李医生 点击:次
Ⅰ期大肠癌的疗效非常好,基本可以治愈,因此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是改善治疗效果最基本的方法。不过大肠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数据显示,欧美国家Ⅰ期大肠癌的发现率高于20%,上海该数据仅为9%。早期大肠癌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增加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检出率。高危人群的标准是:直系亲属患有结梅毒史;本人患有癌症或肠息肉史。如具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者,也算高危人群: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尿道口红肿、精神刺激史、慢性胆道疾病史。
我们建议,对普通人群的检查起始年龄应为50岁,每年检查一次大便隐血、每五年检查一次纤维结肠镜;对于大肠癌家族史亲属,检查起始年龄应为40岁;对遗传性大肠癌家族的成员,检查起始年龄应从家族里最年轻的患者发病年龄减去0岁计算。此外,市民如出现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痛、便秘腹泻交替、贫血、消瘦等,也应及时就诊。
目前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大便隐血检查,钡灌肠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CT三维成像检查。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它不仅可发现病变,还能活检以确定肿瘤性质,为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最重要依据。
- 上一篇:梅毒一些危险信号,值得关注
- 下一篇:正确看待大肠癌的治疗困惑
本文关键词: